【改革·奋进】同心同向聚合力 携手奋进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06-11浏览次数:34

自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着眼高校统战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完善体制机制,凝心聚力汇智,全面推动学校统战各领域工作创新创优、提质增效有效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对统战工作领导更加坚强

学校统战工作有着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民盟、九三学社的成员和组织,是国内较早成立民主党派组织的高校。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精神,紧扣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着力推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一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坚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委常委会议事内容,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统战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问题,落实相关条件保障。在学校年度工作任务、全面从严治党重点任务中对统战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谋划部署到位、推动落实到位。2023年底学校调整统战工作机构设置,进一步充实专职工作力量,促进参谋助手、牵头协调作用更好发挥。二是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制定《河海大学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责任落实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规范民主党派成员发展流程、加强党外人士培训锻炼等制度措施,在学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实施办法等文件中明确统战工作要求,将统战工作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体系,列为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内容,纳入校内巡察、专项督查观测要点。三是工作责任有效压实。学校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议事机制,强化联动协同,厘清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压紧知责、明责、履责、督责、考责的“责任链”。在二级党组织配齐统战委员和统战员,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贯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党组织各司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夯实

学校党委坚持把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坚持凝聚共识和求同存异相结合,坚持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一是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集中学习、专家讲课、校际联学等方式,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化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增进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结合重大部署、重点任务、重要节点等,组织统战成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纪念“五一口号”发布等专题开展学习教育,先后赴井冈山、重庆等地进行实境研学。支持校内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面向全校统一战线部署开展“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政策理论学习、主题征文、党外人士典型事迹征集展示、优秀工作案例征选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主题教育辐射面和参与度,相关成果获省级一等奖3项、其他表彰10余项,学校统战工作影响力持续提升。三是教育载体拓展创新。加强实体阵地建设,推动落实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的活动场所保障,建成“同心家园”,整合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陈列室和牛首山科技园等资源,挖掘百年河海办学精神、红色基因和统战元素,聚力打造集学习、宣传、联谊、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情系水利·同心报国”教育实体阵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习会、报告会、参访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效发挥基地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作用,激励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涵养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不断提升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坚实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组织基础和人才支撑。学校党委着力引导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抓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是积极涵养源头活水。坚持党管人才,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总体规划,贯彻落实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抓好源头合理分流,注重从教学科研一线、从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发现物色,多措并举做好优秀人才储备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完成54位无党派人士认定登记工作,协助发展70余位民主党派成员。二是支持建强领导班子。2021-2022历时一年,经过各方充分协商,有步骤、有计划地协助完成了校内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换届工作,换届调整后,基层组织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主委平均年龄不到50岁,多位“85后”年轻学者担任委员职务,主委、副主委中的正高级职称比例达到92%,其中7位是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在民主党派上级组织换届中,学校有1人任民主党派中央委员,1人任民主党派省委会副主委,4人任民主党派省委常委、委员,1人任民主党派市委会委员。三是推动完善组织体系。2021年,学校统战团体新添一员,在国家迎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归国留学人员成为人才强校重要力量的大背景下,河海大学欧美同学会(河海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应运而生,目前已汇聚近200名青年才俊,高级职称会员占比逾80%。校欧美同学会成立以来,凝练提出“才俊汇进、学术精进、影响增进”的建设理念,得到全国总会、江苏省会的关注和报道,形成的工作案例获得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更加有力

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学校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和强力推动。一是强化储备管理。着力破解“拿着帽子找人”的难题,健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监督”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储而有质。近年来,在全校范围开展了3次摸底调研,建档立库,根据个人特长制定计划、跟踪培养。二是拓宽培养渠道。根据党外人士不同特点推进实施分类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近百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政治理论培训和国情考察,推荐安排党外优秀人才通过专项培训、校外挂职、校内兼职等方式,各有侧重地提升政治素养、履职能力。三是做好使用安排。学校高层次学术人才队伍中,党外人士占比约四分之一,近年来通过实职安排,以及政治安排、社会安排等方式,助推党外人士成长发展、展现价值、服务社会。学校党外中层干部任职比例稳步提升,现职处级领导中党外干部有19位。在2022年各级人大、政协换届工作中,学校共有14位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

服务中心大局作用更加彰显

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学校党委重视引导和支持党外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察实情、建诤言、献良策。一是政策保障搭好平台。落实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1122”工作模式,有效发挥沟通思想、倾听意见、增进共识作用。搭建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平台,党代会、教代会、年度述职大会等重要会议专门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列席,在教代会执委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工作机构人员组成中均有一定比例党外人士,切实发挥好党外人士在校院两级民主管理、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术评价等工作中的作用。二是集智汇言共谋发展。健全和落实向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机制,围绕学校章程、发展规划、校区建设布局等重大事项决策,专门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定期以课题方式,委托民主党派成员围绕事关学校改革发展重点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建议,构建“党委出题、党派调研、同题共答、协同推动”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结合自身特色主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例如,致公党支部依托“引凤工程”,为学科招才引智拓宽渠道,助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建言献策质效双升。引导、鼓励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思考、深入调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近年来共向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上级组织提交提案议案百余份,获省部级以上认可采用20余项,深度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民主监督工作,充分彰显了学校党外人士的责任担当和专业素养。例如,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朱伟教授长期以来针对流域治理管理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开展相关研究,其多篇提案被上级采纳,连续4年在政协联组会议上作发言,并多次获得上级表彰。

团结和谐校园氛围更加浓厚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将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要求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紧抓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五史”教育和“四观”教育,引导全校各族师生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强化“五个认同”。以入选江苏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试点高校为契机,从宣传教育、实践创新、理论研究等视角探索“铸牢”教育实践的河海路径。学校创建的《“五课五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思政课”》工作案例获评江苏省高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二是实施“石榴籽‘五引育人’”工程。聚焦做好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通过“强思政、重学风、促就业、暖帮扶、固团结”,着力优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走出山区,学习技术,为大山发电”一直是彝族学生普月深藏心底的愿望,通过努力,她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等荣誉,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西藏女孩次珍推免保送研究生,获评省三好学生、省励志成才之星。光明日报《用青春汗水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专题报道我校2名少数民族毕业生扎根基层,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先进事迹。三是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用餐,多措并举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校园民族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依托建设打造的民族团结石榴园、“石榴籽”工作室平台,常态化举办民族团结主题辅导员工作坊,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植入学生心中。此外,在新入职教职工培训、新生入学教育等环节,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构建校地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有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助力营造和谐教书育人环境。2023年9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专门来校调研,对学校民族宗教工作特色及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踏上新征程,奋楫再出发。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和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压实统战工作责任,推动统战工作更好服务中心大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迎接学校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