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河海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自创办之初,学校就有着深厚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合作基因。上善若水,百余年弦歌不辍,学校与全球100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实质性合作,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万余名各类人才,成为全球水教育、水科技、水管理的重要基地和枢纽。
进入新时代,学校持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2014年召开国际化推进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出台国际化发展28条意见,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将“扩大对外开放、赢得一流声誉”作为重点任务,紧抓“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叠加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2021年出台十四五规划,强调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健全国际化工作组织体系、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深化国际科研合作、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为中国参与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河海力量。
打造全球水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持续推进实现“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这一重要目标。
学校依托国家重点引智项目、重大科研课题和合作伙伴关系,全职引进外籍院士3人,柔性引进200余位各类高层次外籍专家,覆盖学校各个学科,优化国际合作交流新生态,实现引才引智与科技合作的相融相促。无论是教室、实验室,还是论坛讲坛上,经常可见世界级著名专家学者任教讲学,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福尔克纳(Roger Falconer)、原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执行长克里斯托弗·乔治(Christopher George)等在教室和图书馆交流学术和分享全球见闻,年轻学子学者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大师们尤胜往日的智慧和风采。
2019年,河海大学“‘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外国专家工作室”获批成立,目前已有捷克、波兰、立陶宛、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2位专家入驻,工作室联合研发了“大尺度混凝土结构监测诊断与评估系统”,研制的动力传感器系列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走进捷克、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实现技术落地和转化。
近年来,重大国际科研合作纷纷实施开展。由学校牵头,联合加纳University of Cape Coast,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国港湾(科特迪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非中心,按照“联合共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共同建设中国-加纳港湾保护与开发联合实验室,成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学校与波兰、塞尔维亚、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联合团队,针对涉水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重大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力学结合的基础上,联合开发维护跨河混凝土桥梁健康和安全的创新技术,为民用基础设施的性能评估和健康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学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建设,深度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增长极。河海大学先后成立“亚洲研究中心”“澜湄国家区域研究中心”“几内亚湾-科特迪瓦研究中心”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开展系统研究,形成高质量政策咨询报告;“澜湄国家区域研究中心”发挥学校水利特色和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协同建设澜湄合作发展智库,构建水资源合作为先导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体系;“几内亚湾-科特迪瓦研究中心”与几内亚湾国家搭建国际化、区域化的“政、产、学、研”综合性学术平台,为江苏省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开展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建设高质量中非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中心。
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本校学者投身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发出中国声音。2022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UNESCO-IHP)第25次理事国会议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在这个当今世界水文领域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余钟波作为中国首位当选的主席,主持了本次大会,认真履职、积极谋划、加强协调,充分理解和执行IHP作为科学和教育计划的使命任务,全程组织了政府间水文计划第九阶段战略计划(IHP-IX,2022-2029)及其实施方案的制定,获得了理事会、秘书处及各成员国的充分肯定。
如今,通过积极参与深化全球水科教合作,河海大学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发起设立国际水利与环境学科联盟,牵头建设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在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设立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委员会,积极参与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挪海洋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主办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实施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与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滑铁卢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等开展富有成效的访学项目、线上培训与科研合作,每年有数千名中外师生受益。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河海行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则创造性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河海大学将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教育国际化的关键途径,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产学研机构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
在“一带一路”的前沿地带和关键位置、国际熟知的湄公河五国,在河海大学科研力量的参与推动下,正成为一条友谊河和合作河。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世界第九长河。其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是我国和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等湄公河沿岸五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说澜湄合作机制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以水为媒,水利科教合作是澜湄合作的重要组成。
学校积极为湄公河国家培养水利高层次人才,打造了面向澜湄合作机制的“一带一路”水利高层次人才计划、“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等国家级来华留学培养品牌项目。当越南青年阮玉秀等河海留学生收到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的亲切回信时,感到十分欣喜和感动。她感谢中国教育部和水利部共同实施的“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为他们提供了来中国学习先进治水理念、技术和方案的机会。五年来,100多位同学已经回到各自国家政府或高校里从事水利管理和水利教育工作。2022年,学校在外交部支持下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学院”,广泛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及各类人文交流项目。据悉,学校已累计招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500余人。
学校将洪水预报预警技术、标准、规范和经验分享给湄公河沿线国家,推动跨境流域水利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相继为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大坝和老挝南欧江水电站提供监测资料分析及大坝安全评价,根据大坝变形、地基渗流和大坝混凝土内部监测资料的分析成果,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提出改进建议;为柬埔寨西哈努克1200MW液化天然气电站配套LNG码头项目进行波浪数学模型试验,研究工程位置波浪条件;学校与老挝10余家单位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定制化培养一批掌握电力工程领域基础知识以及电站运行、管理、维护技能的本地化电力人才。
像澜湄合作这样的“一带一路”实践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学校专家团队建立防波堤断面模型,阐明极端波浪条件下防护块体的失稳风险和堤身越浪风险,为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防波堤断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学校与波兰、塞尔维亚、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等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联合团队,联合开发维护跨河混凝土桥梁健康和安全的创新技术,为民用基础设施的性能评估和健康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河海大学中巴智慧水管理海外中心,通过对地观测、气象预报、洪水预报预警等方面的技术服务,编制巴基斯坦特大洪涝灾害分析研判专报,为巴基斯坦有关部门提供防汛科技支撑。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百闻不如一见”指示的河海方案
在中国秦岭腹地、汉江之畔,坐落着古丝绸之路的源点——陕西省石泉县,从这里出产的丝绸推动了东西方商贸往来,也有力促进了中外文明交融互鉴。
2019年7月,在首届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系列活动上,来自河海大学的20名“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认真聆听了专家报告,参观了鎏金铜蚕博物馆,考察了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他们与当地群众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幸福感。留学生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脱贫攻坚伟大实践,通过精准施策,帮助石泉古城焕发生机,这里的水患更少、产业更精、生态更优了,这样的创举值得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来华留学生回信,强调“百闻不如一见”,勉励留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与考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积极组织留学生读懂中国共产党、了解真实的中国,探索一条具有河海特色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之路,共同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据了解,河海大学与石泉县建立了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都选派优秀留学生赴当地参加社会实践。学校近年来与大型单位合作,在全国布局建设了15家基地,大力组织留学生开展“感知中国”“感知水利”“感知江苏”系列活动。组织留学生参加“外国友人感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系列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受和平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组织留学生走进学校对口支援的陕西石泉县,参访苏北新农村建设,在示范区、产业园、企业厂矿和广袤田野了解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组织留学生走近“大国重器”,考察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成就。组织留学生考察江苏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型城镇化、秦淮河治理、南京青奥村,了解江苏强富美高建设新成就。
学校建设了《大运河与中华文明》等10余个水韵课堂专题和100余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外,通过建设“感知中国”全国品牌基地和品牌活动,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知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综合效果,为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的留学生续航助力。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海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走在前、做示范,为新时代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贡献更多河海方案、河海行动和河海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河海力量。